"外籍的工作人員" 的根本問題 :
30年前 建築工/土木工 熟手日薪約在2000,
愚才從小寒暑假在農田工作有時經常超過8小時, 也做過1,2年土木工,
現在, 建築工/土木工 熟手日薪也仍然約在2000.
但"外籍的工作人員" 即便是日薪1500, 也相當於我們的
日薪6000--10000_ 換是 "台灣的工作人員"
連博士教授都願意做建築工/土木工 ?!
上個月與一菲律賓"外籍的工作人員" 聊到,
他大學資訊系畢業, 他說 "I do not care any labor work!"
(The reason is evident).
另外, 我們還必須保留我們定比例的國民有能力
從事 建築工/土木工 等實際工做能力與參與,
至少有以下考量:
這就像是糧食安全的問題一樣, 當我們只貪圖依賴充足廉價的
"外籍的工作人員", 我們的本地國民美其名都是高尚的工作者,
實際上可能不少就 "剩一張嘴"!
"外籍的工作人員" 回到本國個個都是有錢人(賺年抵4-8年)
要整合起來創業都不難, 我們能 "利用" 他們到何時 ?
到後來,可能很快就變成我們更強勁的競爭者 !
到時後, 因為我們大部份人"剩一張嘴",
是否有可能變成我們要當這些國家當 "台勞" ?
而且連我們本地的工程在國際標時都無法跟這些國家競爭 !
他們要勞力有勞力, 要出一張嘴也很行的!
這連帶也帶到一整個社會的競爭力的問題,
現在說年輕人是草莓族, 這跟我們沒有給他們稍好些
的勞動薪水與條件, 讓他們肯從事這些工作絕對有關係.
這跟薪資不能提高, 造成少子化, 也絕對有關係.
難道後續我們的人口結構是變成少量的企業家
+ 大量的 "外籍的工作人員",
到後來整個人種就漸漸被弱化及消滅了 ?!
- 雖然國際社會的人員就業的自由流動是良好的原則,
也是必要的趨勢, 但全球各地的政治, 經濟, 文化,
產業結構, 何時聽說被認為已是沒有障礙, 願意完全分享 ?!
冒然地開放大量的"外籍的工作人員" 來本地,
實則對於本地工作人員是很不"道德--不負責任的",
因為他直接長期壓抑到大量本地工作人員的生涯規劃,
這應也是一種人力配制及職涯規劃的轉型正義的嚴重問題.
再者, 對"外籍的工作人員" 的本國, 看似很有利,
但實際上對他們本地的社會經濟結構也會產生很大的衝擊,
年輕人都出國工作, 其國內的老年人如何照護 ?
也些沒明其妙的是, 老年人的照護, 盡量都是應是以子女
親自照顧為優先, 而大量的 "外籍的工作人員"
不去孝敬及照顧自己父母及長輩,
反而是來孝敬及照顧我們的父母及長輩,
大概也不會真的是他們真心所願 !
在全球政治經濟文化等還沒有完全透明化整合之前,
勞力大量流動是要很慎重 ! 因為顧此失彼, 衝擊太大.
應該優先採取的是資金及產業投資的開放為主,
讓台商及這些國家, 能互相投資設廠, 投資及經營企業,
才是衝擊最小的方式.
4.人力是有價的, 但純粹跨國買賣勞力,
感覺上是完全把人當"機器" 在看待.
既然要讓人家來, 來者是 "人",
可以享有至少像台胞到大陸可設籍,
可創業, 可就業, 這才是把人家當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