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chih 不好意思,書讀得太少,最近又忙,剛才去惡補了一下「(接近)零邊際成本社會」的概念,如果我沒有理解錯誤的話,Jeremy Rifkin 所描繪的範圍更大,是一個結合了物聯網與協作共享的未來,致使邊際成本為極低或零的狀況穿越虛擬世界,在現實世界發生並逐漸摧毀傳統產業,也開始顛覆能源產業。
有趣之處在於,Rifkin 到 Google 演講的時候就破題指出,這是自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之後,出現的新經濟系統,還會嚴重衝擊現有勞動力市場,換言之,左右之外可能有一條新路,有機會也有威脅,除了這是貴黨所謂中間偏左路線應該關注的範疇,也是我極感興趣的領域,無奈才疏學淺,在沒有進一步研究之前無法深入討論,因此僅能就共享經濟做說明。
所謂共享經濟,根據維基百科上定義(也是透過協作共享)較為複雜,稱儘管共享經濟有很多形式,但通常是讓個人、企業、非營利及政府槓桿運用資訊科技,去取得閒置產品與服務產能的資訊,進而實現原先無法發生的分配、共享、重複利用。共同前提是這些物的資訊藉由線上市集共享時,這些物也為企業、個人、社區帶來更大的價值。英國共享經濟報告中則說簡單地說:共享經濟是以線上平台協助人們取得資產、資源,時間與技能。
以實例來看,現在在台灣乃至世界各國爭議不斷的 Uber 就是很好的例子,根據對 Uber 駕駛的研究,多數人並非以傳統型態為 Uber 公司工作,而是將自己本身剩餘之駕駛技能與閒置車輛透過線上市集來交換(目前還是以金錢居多),此外,我也曾經在一篇文章中,嘗試以付費與否、虛擬或實體為條件,對各種共享經濟區隔為六類分別舉例。
部分工時工作還是以聘僱為前提,合作社是現存已久的社會共享,概念上有關聯但的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