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課稅,建立經濟平等的社會
民主政治要可以良善運作,經濟平等是至為必要的基礎。建立合理賦稅制度後,讓經濟發展的成果得以公平分配,共同承擔責任,共享經濟成果。
培育以創新為競爭標地的產業
改變現有創新補助模式,從創業發想時期開始鼓勵創新。統整現有散落各部會的創業輔導政策,建立單一統合機制。
建立以回應社會需求為主的合作經濟,以在地產業鏈為軸心,走向產業團結
建立能夠讓台灣人民在地成長、在地就業、在地安老的產業。發展性別平等、住房正義、環境綠色經濟等在地產業,例如長照、托育、租屋平台、友善農業、食安、小農經濟等回應社會需求的合作經濟。
經濟轉型中的農業升級
政府應積極投入農業創新,推動友善環境的農業轉型,健全農業金融體制、產銷體系,以穩定農民生活,並制訂政策有效提升糧食自給率。
發展綠色產業替代污染性工業,以環境永續為經濟發展前提
社民黨主張,短暫發展下的財富,不過是掠奪後代子孫的資源。政府應積極制訂綠色產業發展政策,嚴格進行環境影響評估,並協助污染性工業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