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應是結合兼職小農的農業資本營運的現代化:
對於 農業發展 的政策過程, 建議可探討不久前的 "農村再生條例"
及"小地主大佃農"政策, 作為一個較為完整的整體觀.
如果要現今的兼職小農租借土地給大規模機械耕作者,
利潤微薄, 也有可能小農寧願留著地種不太需要人力的樹目類型作物.
個人從小種田直到專業從事科學儀器設備工作, 但也一直在關心親有的農業情況.
糧食自給率是國家整體的問題, 不會是單純的農業考量, 只要糧食進口政策穩定配合,
國內自然形成穩定的生產規模, 而可以不用管是如何生產出來的.
個人認為我們近10-20年來的農業發展政策, 既擺脫不了傳統農業人力老化及作業成本偏高, 更應付不了現代化, 科技化大規模生產的挑戰與競爭.
或許我們可以說, 農業與工業漸趨於同樣以技術及大量操作的競爭型態.
但在這個過程中, 政府該做的是什麼 ? 是盲目地補助 ?
愚才覺得, 政府該做的是幫眾多弱勢的農民做集合創業,
這是政府以往一直看不開的事情, 政府一方面依循傳統補助的老路線,
一方面"小地主大佃農"政策, 企圖讓大部份兼職小農放棄耕作,
但是就是沒有站在大量兼職小農的發展立場好好思考過.
兼職小農在 鄉村的地理經濟及人文經濟的特點在於
人口密度地, 技術層面及質量少, 資金整合能力弱
, 人際交流及資源原始有限, 無法與城市地區直接競爭
這才是農村再生要克服的重點.
以下是愚才2010年 的建議提案, 目的應是結合兼職小農的農業資本營運的現代化吧 !
:
確保農村永續的發展與再生的提案計劃 :
編號 : 2010_0716_1 日期 : 2010_0716
一. 提案宗旨
農村再生條例已經通過了
, 我們在稍感欣喜於政府的重視與補助之外
, 實則也難以忘卻根本的顧慮與隱憂.
光以” 農村再生條例”一辭, 或許就足以道出一般
都會民眾或決策者的”都會繁榮與農村凋蔽”
的對立觀點的錯誤或迷惘, 實則也無法深入地為
鄉村的人民與環境設身處地來著想.,
鄉村的地理經濟及人文經濟的特點在於
人口密度地, 技術層面及質量少, 資金整合能力弱
, 人際交流及資源原始有限, 無法與城市地區直接競爭
這才是農村再生要克服的重點.
試想, 若目前的農村再生條例的經費全部拿來蓋房子
, 水溝, 道路, 或購買設備, 也只不過是把一筆錢花掉而已
, 也只能”再生”一小陣子, 錢花掉了就沒有了
(不能說是一潭不流動的水)
, 之後的農村還是一樣必需面對前述的弱勢體質與結構.
所以, 嚴格說來, 農村真正要的不是”再生”, 而是要能夠
在策略上爭取到, 能適度地參與現代化產業的運轉的機會
, 使得其經營與收入, 能適度地以現代化產業的方式來整體運作
, 如此, 才能與城市地區合作及競爭, 擺脫城鄉差距的根本問題.
因此, 農村真正需要的是現代化的運作方式.
二. 營運方式
如果我們可以集合台中縣市 ”農村再生條例” 的經費,
(每年約15-30億), 用來進行公共造產, 發展台中縣市地區的
公營事業, 把所得的利潤, 回饋給全台中縣市民眾
, 我們的民眾就可以每年都得到紅利, 所得會遠比只有把農村再生條例
的補助款拿來花掉的金額還多出10-100倍.
所要經營的公營事業, 可以挑選比較有前瞻性及利潤的產業
, 舉例如下:
1. 大型綜合植物園及博物管園區(國際化規模)
2. 有機作物生產運銷公司(國際化規模)
3. 農業機械及電動車生產運銷公司(國際化規模)
4. 太陽能發電場及太陽能設備生產運銷公司(國際化規模)
5. 風力發電場及風力發電設備生產運銷公司(國際化規模)
精密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