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應積極制訂綠色產業發展政策,嚴格進行環境影響評估,並協助污染性工業轉型。
我在 http://k.olc.tw/2014/09/%E6%88%91%E5%80%91%E8%83%BD%E5%A6%82%E4%BD%95%E8%99%95%E7%90%86%E8%83%BD%E6%BA%90%E5%95%8F%E9%A1%8C%EF%BC%9F/ 有些關於能源問題的討論,基本上只要把工業用電調高到世界平均水平,產業結構會自然改變,因為台灣本來就沒有條件去發展高耗能產業。過度強調綠色產業會有些失焦,畢竟綠色產業在這片土地上有多大能耐去生存?我們有什麼條件去吸引國際型綠色產業進駐?
@kiang 建議,不要過於強調發展綠色產業,應提高工業用電的成本,即可自然改變產業結構,減少高耗能產業。請問 @shangchih ,社民黨是否可以接受這樣的想法呢?謝謝。
台電是另外一個需要解決的大問題,很難只調高工業電費。
課能源稅也許比較實際:全面徵收「能源稅」,做為高污染及高耗能產業的外部成本補償。對有害環境的經濟活動課稅,則落實開徵「環境污染費」與「資源管理費」,以「完全回復環境所需經費」加倍計算課徵。
另外我看「綠色產業」會比較寬鬆:以環境永續為經濟發展前提的產業。真正的綠色產業一定和能源有關,那繞回來又是台電問題。
這部份有些綠色公民團體有很好的研究。
能源稅這種專款的下場往往是立委說「OO部門已經有XX稅的支應了,不用再編別的預算」,結果實際上那些錢跟進國庫讓政府自由運用一樣,而且還可能造成這個部門出現「鼓勵大家多繳稅」的利益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