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民主" 與 "在地經濟" 的觀點與提議
何謂「在地經濟」? 參考: 淺談「在地經濟」
http://taiwanthinktank.org/chinese/page/7/32/146/2294
〈台灣之友會訊〉第12期 2011年11月30日發行
而我們社會民主黨提到的 "將透過和努力創造在地新經濟模式的工作者對話,找出更多實踐理想的模式"
應是要致力於發展更創新更好的「在地經濟」 !
愚才儘就有限的認知提出相關的觀點與提議,
期能呈賢達先進參考與指導.
做為一個完整的宏觀經濟架構與政策, 經濟模式
(在地經濟 & 國際化) 其實是必須被無縫地整合,
因此, 提升在地地方的內需是一個完整的宏觀經濟架構的一部份.
宏觀經濟架構與政策 應該是要源自於我們的"經濟民主"的理念與實務.
「在地經濟」要實踐到什麼程度, 應該要由 "經濟民主" 統籌與決定.
現有的城鄉差距, 產業地理區位的配置, 都市化的全國性人口,
人力, 資產的分配, 是數十年累積的結果,
即使政策性的投入數千億計的龐大經費, 也改變不了,
頂多就是讓他自行從頭成長.
- "經濟民主" 才是追求全民經濟保障與經濟人權的根本前題.
"經濟民主" 的目標就是要跨越 城鄉差距, 涵蓋在地經濟,
整合全球經際互動, 形成宏觀經濟架構與政策.
現代化的 "經濟民主" 的訴求, 不應該只是停留在
a.更好的稅制體系, 以及
b.更高的勞工營利分配參與權利,
而是要能根本地克服 "資本與資產的不對稱持有"
所造成的權利與義務的過度扭曲.
比方說,
即使透過工會爭取到更高的勞工營利分配參與權利,
終究是為人做稼, 勞方有所獲, 但資方所獲更多.
結果工會仍是成為 "資本與資產的不對稱持有者" 的"幫助者".
因此, 現代化的 "經濟民主" 的訴求, 應該要基於全民的決定權,
致力於創建一個可以與 不對稱資本與資產的製造者(資本企業)
適度平衡的經濟體, 這個 經濟體 應該就是:
一個由全民支持的 "公共造產"的事業體:(說明)
資本社會先天的就是一個資本為主體的競賽,
起跑點及後續機會基本上是一個沒有控管機制的地帶!
"公共造產", 目的是在為全體人民保有一個最底線的非資本競爭權利.
一個具體的提案議是由台灣全部縣市, 共同提出一個兆元集資的投資案,
每縣市撥出500-1000億經費, 投資本地國際級特優廠商或新創的公營事業
(一個強而有力的例子是金門酒廠), 紅利所得即為公共造產的收入.
這項收入可完全直接分配到每個國民. 有別於社會福利系統的 "補助再補助"的觀點,
而是視為每個國民基本的所得與權利(類似於全民有限繼承權的概念). .
a.更好的稅制體系, 不論如何, 只能依存在有錢人先賺錢才有更多稅 ?
b.更高的勞工營利分配參與權利, 只能依存在資方很賺錢的前題 ?
這個 "公共造產"的事業體, 從根本地 資本與資產累積/製造/生產/通路,
直接進入全球的資本體系中運作.
全民支持, 使用這個"公共造產"的事業體的產品/服務, 將使其強勢成長,
使全民普遍獲利.
這個 "公共造產"的事業體, 也有可能推展到其他國家,
使得全球都受惠於這種社會民主理念下的公共資本事業體的
與資本企業的平衡.
公民投票的應用與想像
http://www.chromnet.net/公民投票的應用與想像.aspx
感謝 !
(by lky@精密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