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政策的探討與建議
(精密文明--政策整合及組織小組)
一. 良好的社會安全體系是確保食安的基礎:
良好的社會安全體系, 能使得全體人民的生活有最基本的保障,
因而能讓極大多數人能選擇良性競爭與合作,
將激烈的惡性競爭下的所可能出現的投機行為降到最低.
這一點, 社民黨(SDP)的主要政策訴求發揮了很大的功能,
值得肯定.
二. 加強終端產品及原物料抽檢頻率:
食品的控管不外乎是從原物料及終端產品進行,
原理上, 如果能提高抽檢頻率, 就可以過濾出幾乎是所有有問題的
原物料及終端產品, 而在原物料的控管方面,
雖然食管署已有很詳細的規範, 參考:
/////
食品藥物消費者知識服務網 – 食品原料彙整
可供食品使用原料彙整一覽表
https://consumer.fda.gov.tw/Food/Material.aspx?nodeID=160
//
食品添加物許可證
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
https://consumer.fda.gov.tw/Law/FoodAdditivesList.aspx?nodeID=521#
///////
但原物料到終端產品中間, 仍有人為不當操作的空間,
是以終究仍只能仰賴終端產品抽檢.
原理上, 如果能提高抽檢頻率, 就幾乎可以過濾出所有有問題的終端產品,
但關鍵在於檢驗成本.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的
食品中殘留農藥檢驗方法-多重殘留分析方法(五)
第 1031900615 號公告修正.(2014_0703)
Method of Test for Pesticide Residues in Foods-Multiresidue Analysis (5)
Taiwan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Correction Announcement No. 1031900615.
(參考美國FDA及歐盟EU再優化制定)
一般能夠精準地同時檢測分辨出 300-400種農藥殘留(個別成份的檢測極限以ppt最多)
參考愚才拙譯, 中譯英對照(TFDA/ABDC)
http://www.chromnet.net/Taiwan/AutomatedQuEChERS_Platform/Method%20of%20Test%20for%20Pesticide%20Residues%20in%20Foods-Multiresidue%20Analysis%20_Methods5_%E8%8B%B1%E4%B8%AD%E5%B0%8D%E7%85%A7.pdf
但檢測設備成本都相當高, 主要是用到 LC-MS-MS, GS-MS, ICP-MS等 每部
800-2000萬不等的高端檢測用精密儀器設備,
目前, 如果要將我們市售終端產品抽檢頻率要提高5-10倍,
需要增同樣更多的的檢測設備, 耗材, 人力, 空間及管理成本,
每年多出10-30億建置及維護費應是保守的估計.
當市售終端產品抽檢頻率要提高5-10倍時,
大概幾乎可以過濾出所有有問題的終端產品,
而且幾乎都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發現問題, 可將損失降到最低.
這樣的成本, 當然遠比任何一個已發生過的食安問題所造成的帳面上的商業損失
小得多, 更不用說是而若計入無數國人的身體健康成本,
以及相關產業及國家整體的形像的損失了.
三. 生產足供國人所需的無毒蔬果
台灣地耕地區塊小, 工廠與農地經常很靠近, 工業及臨田污染機率偏高,
因而可做嚴格的有機生產條見用地很少, 有機生產佔比特別低.
在實務面, 如何生產足夠國人需求量的無毒蔬果, 即農藥殘留量合於標準的優質農產品,
才是我們要努力達到的.
在這方面, 吉園圃(GMP) 的認證成本偏高, 認證的條件傾向產銷班,
以及後續的農產品定期及不定期的追綜檢測頻率偏低或很少.
這導致一般小農, 連退而求其次(與有機認證成本比較)的吉園圃(GMP) 的認證,
都有很大的門檻. 結果就是, 國人的在地生展的 GMP無毒蔬果產量是有問題的.
目前GMP無毒蔬果認證 幾乎都是大型產銷班才有,
如能讓廣大眾多的一般小農 能夠有能力申請 吉園圃(GMP)認證,
大眾才有可能在超市及傳統市場買到 "縣市或同一鄉鎮內" 生產的GMP無毒蔬果的在地食材 !
吉園圃(GMP) 的認證成本, 可透過公辦驗證, 以及共享前面
"食安政策的探討_2_如何加強終端產品及原物料抽檢頻率" 的實施
所建置的高通量(高工作量)設備, 及其既有的高抽檢頻率,
就可以確保大量吉園圃(GMP)小農的生產品質,
國人才真正有足夠的無毒蔬果的產能出來, 以足供國人所需.
四. 儘速建立_問題食品危害與人體健康成本的量化統計數據庫
請國家衛生研究院及各相關研究單位, 儘速建立 "問題食品危害與人體健康成本的量化統計數據庫", 以作為制定 "食品危害賠償法" 的科學統計依據.
五. 補強 "食育"(食的教育)的內涵
近年來各及行政及教育機關以推展了大量的 "食品教育"
教學計劃, 以上各項內涵, 關係到食品安全的關鍵觀念, 政策,工具與方法
應積極列入 "食育"(食的教育) 的基本內涵.
以上呈報, 非常感謝 !
精密文明--政策整合及組織小組
http://www.chromnet.net /公民投票的應用與想像.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