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問題或議題, 基本上都有區域性或全球整體的考量,
全球如像一個國家一樣, 完全是居住, 就業及生活條件,
完全沒有區隔, 那大概也沒有什麼移民/移工的問題了.
但沒有達到這種條件, 每個國家及地區就必需進行比較平順
的區域管理, 所以規劃及控管區域間 移民及勞力的適量流動,
是每個國家都要斟酌的.
這些考量基本上是環環相扣, 互相關聯,
移民, 勞力, 產業, 教育, 社會安全, 必然有著直接與間接的關聯與消長.
而且是必須要建構在時空推移之下的漸進式的考慮因素基礎上,
急於一時的產業及勞力政策, 未必是真的有競爭力.
因此, 免於顧此失彼, 建議能從各面向做整合的探討.
少子化問題不是突然發生, 真正的問題應該是在於相當大的一部份人經濟能力不足,
這有可能的原因是:
1. 緣自於產業外移, 全球化競爭, 使得本地的全球競爭力相對落後.
2. 資源分配已過度失衡, 導致資源過度集中在小部份人口上.
3. 大量外籍勞工的雇用, 長期衝擊本地的勞力薪資水準.
當本全體本地產業經由顧用大量外籍勞工的獲利,
無法平衡到本地的區域經濟的成長所需,
則雇用大量外籍勞工, 對照常理觀點, 應該只會讓少子化問題更為嚴重.
全球良好整合固然是必要的, 但必竟現在全球還是眾多國家的獨立分治,
每個國家都有一定程度的"區域性保護政策".
區域性保護政策的的目的, 是 在全球還沒有完全整合成一個國家之前,
適度地維護到各個國家的本國大眾的權益, 並與他國基於互惠的原則進行合作,
是必要的實務.
移民政策大致原理應是相同的.
而建立福利國家的可能方式, 也未必是一蹴可幾,
也未必是靠大量外籍勞工幫忙賺錢, 就必能達成支持的目的.
一些先進的北歐福利國家還有另外一個特徵是科技產業先進,
所得也高, 在全球科技產業及文化資產等佔有較高控制點,
相對也比較有能力支撐高稅率.
一我們的條件, 達成 "福利國家"的財源, 除了加稅以外,
另一個比較自主的支柱應該是要同時能平行試著推動 "大型社會企業或公共造產",
以補充所需要的預算.
參考:
公民投票的應用與想像
http://www.chromnet.net
一.公民投票用於"公共造產"的決策
呈參考指導, 非常感謝 !
lky@精密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