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與私人企業的稅賦關係, 是兩個主體之間的關係,
在不涉及勞動安全, 勞動人權問題,
企業只管營利與繳賦, 政府似乎無權介入薪資結構等問題.
想像幾個情況:
1.如果每一個(您)當了老闆, 或準備/規劃創業, 每一個(您)能
接受政府用稅率差異化, 來管制到每一個(您)公司的薪資節結構 ?
2.薪水沒有明顯提升或較低的企業, 也有可能是正艱苦創業的公司,
政府怎可反而課更重的稅, 而能發高薪的的公司, 營餘高,
就應多幫助繳稅, 怎反而不負責任 ?
3.每一個(您)及政府有可能(何時)有對於一個
艱苦創業的公司 與 一個薪水及營餘高的公司,
做過客觀的評估及比對, 確認其所得資源,機會及出發點是大致上相近的 ?
4. 資本雄厚的公司, 要發高薪, 可以撐得久又減稅, 資本少的公司
就吃虧了 ? 到底是希望所有勞工只向資本雄厚的公司靠攏 ?
因此, 這些都是不確定因素, ...
愚才覺得, 如果要保障就權益, 不如考慮是否立法要求
公司營運透明化, 包括實際工時, 加班情況, 環境衛生, 教育訓練,
薪資結構, 分紅制度等, 讓就業者可以選擇去那個企業上班,
反而更能促進良好的, 自然的競爭機會.
政府管到這種程度, 應也差不多夠了, 好的公司自然會優先成長的,
政府過度干與必然的影響全民在全球的競爭力,
也會減弱全面創新的能力,
所以, 還是來個 "公共造產" 可以不受這些不確定因素影響,
誰說全體勞工不能同時也是 "公共造產"的股東 !
況且, 公私必須分明,
政府應該全面管理的是這個 "公共造產"的,
薪資結構與營運的透明化, 確保全民的就業與獲利的權益,
這就完全沒有過度干與的問題, 而是必要做到的.
以上呈報, 非常感謝 !
From: ky@精密文明
http://www.chromnet.net/公民投票的應用與想像.aspx
非常感謝!